2025年4月16日,音乐与舞蹈学院精心组织了一场以“混声无伴奏合唱《鸿雁》”为主题的督导示范公开课。学院教学副院长孙波、督导梁玲芝及12名青年教师全程参与观摩,学校督导团陈国明团长、王阳华副团长、王姣亮副团长莅临指导,共同探讨教学提质增效新路径。
课堂亮点:艺术性与思想性深度融合
易松教授以《鸿雁》为教学主线,通过规范的课堂礼仪、紧凑的教学节奏和生动的师生互动,完整呈现了45分钟的高效课堂。课程注重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通过精准的指挥技巧、音色融合训练及情感表达引导,将合唱艺术的专业性与思政教育自然结合,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。课堂到课率与抬头率达100%,获评“无手机、无走神”的高质量示范课堂。

专家点评:教学示范性强,值得广泛推广
陈国明团长高度肯定课程设计:“学院组织周密,听课规模达16人,充分体现教学示范价值。易教授以‘高铁般’的节奏把控课堂,学生专注度高,教学目标达成度极佳。”王姣亮副团长则从专业角度评价:“易老师指挥手势清晰,音准、音色处理细腻,通过即时反馈提升教学效果,其教学艺术对非艺术学科教师亦具借鉴价值。”

经验凝练:六点启示助力教学改革
活动总结提炼出六大教学改进方向:
1.严谨治学:以扎实的教学态度打磨课堂细节;
2.夯实功底: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与课堂掌控力;
3.学生为本:以学习成效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;
4.思政融合:将价值观引导融入专业教学;
5.技术赋能:优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;
6.青老共进:鼓励青年教师跨代际听课学习。
此次公开课是学院落实“教学质量提升工程”的重要举措,通过专家引领与教学反思,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,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
撰稿:刘宏敏
初审:易 松
二审:孙 波
三审:曹蕙姿